加载失败
这次讨论起因于 Financial Times 的报道,称 Tim Cook 可能“最快明年”卸任,进而触发对苹果未来路线、继任人和公司文化的辩论。评论基于两条主线展开:一是肯定Cook在规模化、供应链与商业化(例如 Apple Silicon、AirPods、Apple Watch、Vision Pro 等)方面的执行力;二是批评软件质量、Siri/Apple Intelligence 的落后、App Store 分成和封闭生态导致的长期隐忧。接班人讨论集中在 John Ternus(VP of Hardware Engineering)等高管,评论把不同候选人视作会向市场发出不同战略信号(硬件/运营导向 vs 软件或芯片/AI 导向)。讨论同时把焦点延伸到 AI/AR/汽车等未来平台的准备度、监管与伦理问题以及用户层面的耐用性与可持续性诉求。
评论分裂为两派:一部分人把Tim Cook视为出色的运营者,强调他任内把公司规模和市值放大、掌控供应链并推动了Apple Watch、AirPods、Apple Silicon(M‑series)与Vision Pro等商业化项目。另一部分人认为Cook缺乏乔布斯式的产品灵魂,指控公司变成“stock price maximizing lawnmower”,并以Siri失灵、软件体验退化和产品同质化为证。支持者以股价与市值增长作例证(评论中多次提到十倍级市值/股价增长),批评者列举功能膨胀、体验倒退与商业化倾向。总体结论是Cook擅长放大既有优势与运营,但在领导下一轮颠覆性创新方面被普遍质疑。
[来源1] [来源2] [来源3] [来源4] [来源5] [来源6]
大量评论指出苹果的软件体验和平台治理成为主要短板:有人直言macOS/iOS软件质量“有史以来最差”,并列举bug、功能膨胀(数百新特性)、Safari 内存问题与Xcode体验差等具体实例。Siri 与 Apple Intelligence 被批内部能力不足,评论中提到为改进Siri可能借用外部大模型(例如Google Gemini)的报道。Vision Pro 的封闭生态与App Store 的分成和上架限制(常被概括为“30%费率”)也让开发者与企业感到受限,许多人担心平台治理问题会侵蚀硬件优势与长期创新。整体观点是硬件强但软件与生态治理成了苹果的系统性风险。
[来源1] [来源2] [来源3] [来源4] [来源5] [来源6]
多数评论认可苹果在硬件层面的领先:Apple Silicon(M‑series)带来显著的性能与续航改进、统一内存架构增强了Mac的差异化竞争力,AirPods 与 Apple Watch 在各自品类持续占优。Vision Pro 在硬件设计与工程规格上被部分评论称为“V1很激进”的成功示例,但也有人指出缺乏软件与开发者支持会限制普及。评论同时提到这些成果并非单一高层功劳,工程团队(如Johny Srouji团队)与长期研发投入是关键,硬件仍是支持许多评论者支持现有战略的主要理由。
关于接班人,John Ternus(VP of Hardware Engineering)常被点名为热门人选,评论认为若任命Ternus会向市场传达“继续以硬件、供应链与运营为核心”的信号,而非激进的产品愿景转变。其他被提及的人选有Craig Federighi(软件负责人)与Johny Srouji(芯片负责人),每种选择被看作代表不同的战略取向——迭代稳健、软件整治或深耕硅片与AI。多条评论警告董事会若继续偏向硬件/运营线管理者,短期稳健但长期在AI/AR等未来平台上被颠覆的风险会上升。接班人讨论也反映了股东、董事会与前任Jobs时代选择对公司文化的持续影响。
许多评论将关注点放在AI与新平台准备度上,质疑苹果是否已为下一轮计算平台(AI+AR+车载)做好准备。批评者指出苹果在AI上步伐偏慢,存在引用外部模型(如Google Gemini)的报道,并质疑公司是否会把M‑series 推向数据中心以争夺AI基础设施市场。Vision Pro 虽在硬件上得到赞誉,但因软件生态、开发者与封闭策略难以规模化;同时有评论提到中国厂商在电动车、自动驾驶与机器人领域的激进布局,提示外部产业竞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总体担忧是苹果可能在下一波平台级变革中被更激进的玩家超越。
不少评论从用户视角讨论设备寿命、维修性与更换频率:有用户表示iPhone 可服役3–5年甚至更久,但也有人抱怨系统升级让旧机“几乎变砖”,或指出Lightning接口耐久不如MagSafe。关于可更换电池、3.5mm耳机接口与维修成本的讨论显示部分用户希望苹果更重视可修复性与长期使用而非鼓励频繁换机。二手流通、设备转手与拆解回收在评论中被视为衡量可持续性的实际维度,用户期待在设计上兼顾耐用与可维护。
[来源1] [来源2] [来源3] [来源4] [来源5] [来源6]
若干评论把问题上升到公司治理与伦理层面,指责苹果越来越依赖服务化和平台抽成(如App Store 分成)来驱动利润,而非单纯靠产品创新。评论认为大型机构股东偏好短期回报,这会推动公司走向保守与利润最大化的路径,带来对开发者与用户体验的侵蚀。另有批评聚焦Tim Cook在外交与公众形象上的选择(与威权政权交好、奢侈路线等),认为这些行为在品牌与伦理上有代价。总体看法是商业化与治理抉择已成为公众讨论苹果未来优先级的重要维度。
Apple Silicon / M‑series: Apple 自研的系统单芯片(SoC)系列,用于 iPhone/iPad 与 Mac(M‑series 指 Mac 用的高性能变体),特点是统一内存架构、高能效与深度软硬件协同。
Vision Pro: Vision Pro:苹果推出的空间计算头显(AR/VR 混合现实设备),定位高端、强调沉浸与输入技术,但被讨论为硬件优秀且生态尚未成熟的V1产品。
Siri / Apple Intelligence: Siri 是苹果的语音助理,Apple Intelligence 是苹果对智能功能的整体命名与改进计划,评论中提到苹果在补强此类 AI 能力时有借用外部模型(如 Google Gemini)的传闻。
App Store(30% 分成争议): App Store 是苹果的应用分发与支付平台,长期存在对部分交易抽取高达约30%分成的争议,涉及开发者权益、平台治理与反垄断讨论。
CarPlay: CarPlay 是苹果的车载整合平台,用于将iPhone体验投射到汽车信息娱乐系统,近年来汽车厂商围绕CarPlay的许可与控制权发生摩擦与变动。